讓「麻」煩遠離你–淺談周邊神經病變


作者: 惠來醫療社團法人宏仁醫院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 陳允青醫師

     70歲陳奶奶手腳末端數月來有麻木合併燒灼感,甚至睡夢中因強烈麻木感醒來,生活上使用剪刀、水龍頭、握筆等也感到力不從心;另一位50歲吳先生,則是雙手腳指頭及腳底,從數年前便開始感到間歇性麻麻的、針刺感,近期這種感覺變成持續性且不曾退去,讓他越來越憂心。陳奶奶和吳先生,都是屬於周邊神經病變的案例,至神經內科就診諮詢,先後得到了診斷及治療。

     宏仁醫院神經內科陳允青醫師指出,人體神經系統分成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,後者又可以分為體神經與自律神經。而周邊神經一旦產生病變,可能同時影響到體神經與自律神經。若體神經中的感覺神經受到影響,就如案例中,患者會感到四肢末端的感覺異常,如麻木感、燒灼感、觸電感、針刺感、冷,或觸覺感到遲鈍等;若持續一段時間,也會影響到體神經中的運動神經,進一步惡化造成手部腳部的肌肉萎縮。

     周邊神經病變的原因眾多,神經內科醫師經過仔細的病史詢問以及神經學檢查,初步判定為周邊神經的問題後,除了安排神經傳導檢查(NCV)與溫度閾值測定(QST)確定診斷及嚴重度,還會抽血釐清可能的原因,如糖尿病、腎臟病、維生素B12缺乏、葉酸缺乏、甲狀腺疾病、B型及C型肝炎、免疫相關疾病等。

     而周邊神經病變中,最常見的原因是糖尿病。許多糖尿病患者即便已使用血糖藥控制,但多年的病程會導致四肢血管逐漸硬化狹窄,連帶漸進性造成周邊神經的缺血及傷害,而產生症狀。而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亦會合併自律神經異常,患者常抱怨失眠、焦慮、心悸、喘、便秘或腹瀉、容易冒汗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。陳允青醫師說,及早尋求神經內科協助,早期診斷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,可以用藥物治療讓症狀得到緩解,並每年定期追蹤神經傳導檢查,輔以血糖控制,減少併發症。

     經陳允青醫師的診療,陳奶奶是初次診斷糖尿病,且已經屬於中重度(糖化血色素為10%),而吳先生則查出長期吃素,體內維生素B12含量相當低,兩位個案皆在適當的衛教與用藥,輔以飲食控制及補充,在數個月後皆獲得了症狀的改善,讓「麻」煩不再讓他們麻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