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來源:宏仁醫院護理部注射室
多數感染的人沒有症狀或僅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,5歲以下的嬰幼兒感染多為重症高危險群。務必留意嗜睡、持續嘔吐、肌躍型抽搐腸病毒重症症狀,以上症狀立即就醫。
腸病毒會在人類的腸道黏膜生長繁殖,主要經由腸胃道(吃到受污染的水或食物)或呼吸道(飛沫、咳嗽、打噴嚏)傳染,也可經由接觸到個案的分泌物(皮膚的水泡潰瘍)而受到傳染。
引起特殊的表現,例如:疱疹性咽峽炎、手足口病、出血性結膜炎、無菌性腦膜炎,甚至肢體麻痺、心肌炎等等。尚未發病前幾天即具有傳染力,通常發病後一週內的傳染力最強。
即使疾病痊癒,病人仍可持續從糞便中排出病毒達6到8週之久!目前沒有特效藥,只能採取支持性症狀治療,例如:止痛、退燒藥等,以及預防治療脫水。
大多數病人會在7至10天內自行痊癒,照顧上要特別小心處理病人的排泄物、處理完必須立即洗手、注意衛生不用共同的碗盤器具、多補充水分、多休息。
「吃飯前、抱小孩前、回家後、如廁後以及遊戲後」應優先使用肥皂濕洗手。
每年第二波流行的小高峰-開學後的九月至十月,呼籲民眾確實注意個人衛生及嬰幼兒健康情形,以預防腸病毒感染,預防方法為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如,養成正確洗手濕、搓、沖、捧、擦五步驟,並注意下列事項:
(一)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。
(二)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、不要與疑似病患(家人或同學)接觸。
(三)注意營養、均衡飲食、運動及充足睡眠,以增強個人的免疫力。
(四)幼童(尤其三歲以下幼兒)有較高比率併發腦炎、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等嚴重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