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出處:宏仁醫院衛教室
立冬開始的冬令時節,國人常有進補的飲食習俗,常見補品有燒酒雞、薑母鴨、羊肉爐、麻油腰花、藥燉排骨、十全大補湯等,當您在燉煮藥膳時,宏仁醫院提醒大家在享受佳餚時,也能吃得健康。
健康進補鐵三角是:計算BMI控制熱量、挑選合宜食物材料、補品三餐聰明搭配。
(一)計算BMI 控制熱量
古早時代食物不豐盛、百姓常有營養不足的問題,又加上氣候寒冷,若身體缺熱量、過瘦,將難以快快樂樂過冬天,建議民眾平日就要「天天量體重」,隨時掌握自我BMI,BMI若超過24 kg/m2,已邁入體重過重、肥胖的身材,則最好不要進補。
(二)挑選合宜食物材料
高膽固醇血症者,避免選腰子、大腸、肝臟、豬心等普林與膽固醇高的食材、也不宜選油脂過高的三層肉,燉雞、燉肉、燉內臟的湯品,痛風患者宜忌口;血壓過高或有心、腦血管疾病病史的病友,注意鹽分、膽固醇、飽和油脂,也要注意補品中勿大量加入酒精。
(三)補品三餐聰明搭配:
1.冬令補品多配一些青菜、水果與五穀類。
2.補品中的油脂、鹽分多,正餐的菜色宜清淡。
3.每次進食量亦要控制,買了較多的補品,就分次吃或多人分食。
4.選用低油脂去皮的肉品,並將肉類燙煮過,清除上面浮油再加佐料 或藥材燉煮。
5.麻油與酒,則應視身體情況酌予減量。
燉湯進補,像是薑母鴨、麻油雞、藥膳排骨等,慢性腎臟病患者進補有三項原則要遵守。
第一原則:注意蛋白質的攝取量,例如奶、蛋、豆、魚及肉類,民眾經常攝取的進補湯類,通常都是以肉類為主,攝取過多會造成腎臟負擔,建議進補時吃一塊肉就好了。
第二原則:注意鹽分的攝取,例如加工湯品、火鍋料、豆瓣醬、甜辣醬等,通常鹽分較高,慢性腎臟病換攝取過多鹽分時,可能會造成水分滯留、水腫以及難控制的高血壓,甚至造成肝臟功能惡化。
第三原則:燉補湯類或是火鍋湯底通常含有高濃度普林、鉀離子與磷離子,喝進補湯品時容易造成水腫的情形,對慢性腎臟病患而言,會造成痛風以及腎臟衰竭,特別是燉補食材中常出現的中草藥、當歸以及薑湯等,通常含較高的鉀離子,高鉀飲食會造成慢性腎臟病患心律不整甚至死亡,非常危險。
建議除進補飲食外,平時可進行輕度的運動,促進血液循環、增強健康體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