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低碳食材正確選,營養健康才久遠】


宏仁醫院/營養室

      在全球永續浪潮下,日前台北國際食品展首度設置「未來食品區」,食品產業不僅積極投入低碳食材與替代性食材的開發,並運用「可回收、循環利用、可生物分解材質」的環境友善包材,維持食品的穩定風味與質地,力求減碳!

      愛護地球,我們責無旁貸,在營養健康的基礎上,讓減碳從日常飲食做起:
食材可以這樣選 《豆→魚→蛋→肉類》

1、優先選擇豆類及豆製品:黃豆的生長週期短,約4~5個月即可收成,耗費能源少,溫室氣體排放量遠低於家畜、家禽、魚貝類。
2、魚貝類:可依生態保育原則選擇水產品,
(1)如吳郭魚、虱目魚等,是使用植物飼料飼養的魚類。
(2)如蛤蠣、牡蠣等,種類數量多,食物來源豐富,資源恢復較快。
(3)如透抽、櫻花蝦、白帶魚、海蜇皮、台灣鯖魚等,多屬於本地捕撈。
3、蛋類:雞蛋是碳排放量較低的動物性蛋白質,且含有必需胺基酸、維生素及礦物質,為優質蛋白質的選擇之一。
4、肉類:
(1)禽肉優先:生產牛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遠高於其他肉類,優先選擇禽肉,減少攝取牛肉、羊肉、豬肉,不僅可以減少溫室氣體,也能降低不利健康的飽和脂肪攝取量,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(2)選擇瘦肉:選擇較瘦的部位,減少攝取不必要的脂肪。
(3)選擇國產肉品:減少運輸時產生的碳排放。
(4)減少加工肉品:加工肉品常含高量的鈉和飽和脂肪,應少吃。食材這樣選

《乳品類》
如鮮乳、無調味保久乳、無加糖優格等,減少加工,更健康低負擔。

《全榖雜糧類》
未精緻穀類如糙米、胚芽米等,或是根莖類作物如地瓜、芋頭、南瓜等。
不僅在加工製程時,減少能源耗費與碳排放,還保留較完整的營養素。

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》
1、選植物油:減少動物油可減少攝取飽和脂肪,維護心血管健康。
2、選無調味:選擇未經調味、少加工的堅果種子,低碳又健康。

《蔬菜類、水果類》
1、當季:減少肥料和農藥的使用量,也可避免冷藏及加工保存造成能源浪費。
2、在地:減少運輸過程的碳排放量,支持在地小農、自種自收。

      日常飲食也可以節能減碳,邀請大家共同對居住的環境更友善。透過建立健康、低碳排的飲食型態,在愛護地球的同時,也守護自己和家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