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神經內科主任/李佳龍醫師
針對帶狀泡疹,台灣疼痛醫學會、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、糖尿病衛教學會等七學會,都有建議施打疫苗,以預防帶狀疱疹發生。早期使用的活性減毒帶狀疱疹疫苗,本院有提供(自費)伏帶疹活性帶狀疱疹疫苗,適用50-79歲族群。以及近期研發上市的非活性基因重組帶狀疱疹疫苗,本院有提供(自費)欣剋疹帶狀疱疹疫苗,適用50歲以上成人或是18歲以上且罹患帶狀疱疹風險較高族群。若是有符合適用族群,可到本院各科門診諮詢評估。
帶狀疱疹中醫又稱纏腰火龍、纏腰火丹,俗稱蜘蛛瘡、生蛇、皮蛇、白蛇、飛蛇,是一種病毒性疾病,特徵為局部出現強烈疼痛的群聚皮膚水泡。典型病徵為在身體左側或右側或臉部呈現帶狀的水痘,水痘出現前二至四天會出現麻刺感或局部疼痛,其他症狀鮮少出現。
一般急性期可能在7-10天結束,但疱疹後神經痛可能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。發作初期常見在身體單側的神經根支配的表皮感覺區,免疫低下的患者也可能會多皮節同時發病。可能感覺到酸、麻、抽痛、燒灼感等不易形容的感覺。在這個時候常常會跟坐骨神經痛或是頸椎壓迫神經根等症狀混淆。後續進入紅疹期,開始在皮膚出現病灶,從小紅疹到水疱,最後變成膿疱。
等發炎反應跟免疫反應下降之後,到結痂期,傷口開始結痂,若是發炎反應太嚴重,深層軟組織嚴重受損,少數人可能會留下疤痕。一般患者到這時候就已經痊癒。但仍有少數的患者會進入到疱疹後神經痛的階段(大約5-30%),可能長達數月到數年。
帶狀疱疹的治療,目前在皮疹發作後72小時內,使用專門對急性帶狀疱疹的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。但是疱疹後神經痛的患者,通常需要多種止痛藥,甚至有少數患者對藥物止痛效果不佳。所以預防很重要,建議維持身體免疫力,固定運動,均衡飲食,充足睡眠及接種疫苗。
帶狀疱疹結束後,是有可能會再次復發,危險因子像是年長者、女性、疼痛持續時間長、有較多共病等等。以下是常見高危險族群。50歲以上。慢性病患者,如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慢性腎病、氣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病等。曾感染或水痘或帶狀疱疹。生活作息不正常或壓力大。免疫不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