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神經內科 陳允青醫師
80歲的林女士,雖無慢性疾病,但近年記憶力變差,很多事情都想不起來,譬如昨天早餐或到訪親友,今天就忘了;原本還能去市場買菜、買肉等雜貨,如今已無法買齊物品,甚至發生付錢金額錯誤等情況。
75歲陳先生,有高血壓、糖尿病的病史,曾經小中風兩次,好在症狀輕微,復健後幾乎未留下後遺症,還能騎車、與朋友健行;但最近幾個月開始走路步伐變小、記憶力專注力明顯變差,且有妄想症狀,如懷疑有人偷錢,或重複同樣的行為等。
70歲的張先生,本身已罹患帕金森症數年,除肢體顫抖、關節僵硬及行動緩慢的典型症狀,這一年開始出現會看到天花板有蟲子、蛇等視幻覺,與記憶力變差,被家人帶來給神經內科就診。
是否有漸漸發覺,家中長輩或親友(或者自己就是當事人),開始出現記憶力減退、判斷力變差、容易迷路、情緒或個性起伏,或容易妄想、生氣等現象;甚至已影響日常生活起居,例如以前可以做的事情,現在卻做不好,因而懷疑有失智症的前兆呢?
宏仁醫院神經內科陳允青醫師表示,失智症並非單一疾病,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(症候群),並非正常的老化可解釋。很多家屬會認為患者是老番顛、老頑固,以為人老了就是這樣,因而忽略就醫的重要性。但事實上他(她)已經生病了,應該接受診斷與治療。病因最常見為原發性阿茲海默症,亦發現於其他原因如腦中風、水腦症;甲狀腺功能異常、維生素缺乏等。
以上三位長者,林女士、陳先生及張先生,經過陳允青醫師詳細的評估及近一步安排檢驗,檢查及腦部影像,分別確診為阿茲海默症、血管性失智症及帕金森失智症,並獲得妥善的治療及處理。也讓患者及家屬更加認識自己的問題及困境。
若長輩有疑似失智症之表現,請至本院神經內科陳允青醫師門診就診,進行快速確診的服務。透過本院失智照護團隊的幫忙與介入,提早發掘、提早治療,延緩退化速度,減輕家屬照顧負擔,維持生活品質,讓患者重拾信心,找回笑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