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健路上 安全同行-安心重拾生活之路


文章作者:職能治療師-盧韋志

     安全,不只要避免意外的發生,更要讓病人在支持下,能安心地學習與重返生活。

     在復健科中,每天都必須面對不同狀況的病人,在幫助病人恢復功能、重拾自理能力的同時,任何一點小疏忽都可能導致病人有受傷的可能。因此除了關心病人的進展外,安全更是我們工作中不可妥協的核心價值。

     曾經一位患有輕度失智症的長者,因為在家中浴室滑倒造成下肢骨折,經手術後到醫院接受復健治療。初期,他表現出強烈的回家意願,並堅持自己能自理生活。然而,經過評估,我們發現他在穿脫衣服、如廁及進出浴室等日常活動上仍有顯著困難,且對潛在風險的辨識能力較低。若過早返家,極可能再次跌倒受傷,甚至危及生命。

     而跌倒的風險因素包括肌力不足、平衡感下降、視力模糊、用藥影響、環境危險因子等。特別對於高齡長者、中風病人或剛動完手術的病人,跌倒的後果遠比一般人嚴重。因此,在宏仁復健科中,我們透過功能性動作訓練,加強病人的下肢力量與核心穩定性,並評估平衡能力和步態,找出可能的危險動作並提出改善建議。

     除了治療上的訓練,我也經常提醒病人與家屬幾項日常生活的安全重點:
1. 走動時使用助行器具:如助行器、拐杖等,使用前檢查是否牢固。
2. 起身前先坐穩再慢慢站起來,避免因姿勢變化太快導致頭暈。
3. 地面保持乾燥、無雜物,浴室要鋪設防滑墊,必要時安裝扶手。
4. 穿著防滑鞋或包覆性佳的拖鞋,避免赤腳或穿著寬鬆拖鞋行走。
5. 夜間要有足夠照明,放置夜燈於床邊與走道。

     病人安全不僅止於醫療現場,更延伸到病人生活的每一個角落。因此,在宏仁復健訓練中,也會讓病人與照顧者了解「為什麼這麼做比較安全」、「如何自己也能防範風險」。在協助病人重建「安全參與生活」的能力時,從動作訓練到環境調整,從自我照顧到家庭支持,透過考量每一個環節,才得以建構一個安全、有效的復健環境。

     病人安全不僅是醫療品質的表現,更是對每一位病人的尊重與保障。在宏仁復健科中,每一項復健訓練、每一次站起與行走的練習,都是我們守護病人安全、協助他們重返生活的過程。我們治療的,不只是身體的功能,更是他們安全回家的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