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作者:宏仁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/莊捷安
痛風不是只有發作才需要關心,更是包含飲食、藥物到生活型態的完整照護。
突如其來的關節劇痛,往往讓人措手不及。
即使已經注意飲食控制,痛風仍可能反覆無預警地發作,嚴重時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與工作品質。這些特性常常成為患者揮之不去的困擾。
然而,如果長期僅在發作時使用止痛藥物來控制症狀,除可能因反覆使用藥物影響腎功能,還可能形成痛風石,影響外觀,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關節的永久性破壞。因此,積極控制尿酸與降低發作頻率,才是長期管理痛風的核心。
《痛風的飲食控制》
大約有一半的痛風發作與飲食有關,這讓許多患者在飲食上非常忌口,甚至出現慢性營養不良的情形。
事實上,現今對痛風飲食控制的建議已與傳統認知有些許不同,以下列舉幾項通則,但仍需視病患個人對不同食物反應來做調整。:
1.含高普林的動物性食物(如紅肉、內臟、海鮮)仍應適量控制。
2.植物性蛋白質(如豆類、菇類)所含的普林與痛風發作的相關性較低,不必完全避免。
3.需要特別注意的是:含糖飲料(特別是高果糖的碳酸飲料)與酒精(特別是啤酒與烈酒),與痛風發作有明確關聯。
《飲食難以完全取代藥物治療》
雖然急性發作與飲食息息相關,但要單靠飲食達到良好控制其實並不容易。
血中尿酸濃度與個人體質有關,大多數患者仍需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來維持穩定。
另外,痛風常與代謝症候群等共病共存,例如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。建議:
1. 定期追蹤 尿酸、血壓、血糖、血脂
2. 保持健康的體重與運動習慣
如果病情穩定,生活型態亦順利調整,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有機會逐步停藥。
《開始治療的初期注意事項》
在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的前期,常會因尿酸波動,反而導致誘發痛風發作。
因此會建議短期合併使用抗發炎藥物(例如秋水仙鹼)以降低初期發作的風險。
《補充水分也很關鍵》
日常生活中,多喝水除了有助於尿酸代謝,也能減少尿路結石的風險。尤其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或運動,更要留意適時補充水分。
《結語》
痛風的照護不該僅止於發作時的止痛,從飲食習慣、藥物治療、生活型態到共病管理,每一環都攸關健康。
若您對痛風的管理有任何疑問,歡迎至本院風濕免疫科門診就診諮詢,及早建立個人化的長期照護計畫,遠離反覆發作的困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