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狀疱(皰)疹有疫苗 及早預防生活品質好


【宏仁訊】彰化縣62歲楊姓婦女罹患俗稱「皮蛇」的帶狀疱疹,聽信鄰居介紹民俗療法,敷用「鎮蜈蚣」等草藥製成的藥膏,結果水疱越長越多還潰爛,她痛苦不堪,到醫院求治,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癒帶狀疱疹,但因錯過黃金72小時治療期,疼痛持續一個多月,讓她懊悔不已。

惠來醫療社團法人宏仁醫院(員林市宏仁醫院)家醫科醫師曹世達說,帶狀疱疹急性期應保持傷口清潔,不要亂敷藥或弄破水疱,以免造成細菌感染,目前治療方式有口服抗病毒藥物,5天一個療程,服用療效頗佳,也有塗抹患部的藥膏,若擔心發作帶狀疱疹,可自費注射疫苗,效力最長可達15年。

近日日夜溫差大,62歲楊婦為家人整理換季衣物時,忽然右胸疼痛,求醫診斷排除肌肉拉傷,照X光也顯示肺部和心臟正常,她帶回醫師開立的止痛藥,也停止搬重物等行為,結果7天後右乳下方陸續長出水疱,鄰居介紹她接受民俗療法,敷用朱砂、鎮蜈蚣等草藥研製成成的膏藥,並喝「清熱解毒」青草茶,結果水疱越長越多還潰爛,痛苦不堪。

楊婦到員林市宏仁醫院就診,詢問醫師,聽說「皮蛇」繞上半身一圈就沒命,她的水疱會不會「繞一圈」?醫師回答說,人體感覺神經從脊椎分別往左、右延伸,並不相通,被稱作「皮蛇」的帶狀疱疹病毒侵犯單側感覺神經,不會踰越人體中線,但亂敷藥造成患部潰爛,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等細菌感染併發症,萬一免疫系統很差,將危及生命。

曹世達表示,帶狀疱疹好發在3050歲及免疫力較差的人,隨著國人壽命增長,帶狀疱疹的病人有高齡化趨勢,門診常見7080歲以上的病人,因很多長者罹患高血壓、心臟病,誤把帶狀疱疹發作的胸部、後背神輕痛等初期症狀當作心臟病癥兆,或拿重物拉傷肌肉,所以門診帶狀疱診病人有半數以為得到心臟病或肌肉拉傷來求診,另外半數是已經長出帶狀水疱才來治療,前者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癒後效果比較好。

曹世達指出,帶狀疱疹的傳染途徑不明,因疱疹與水痘的病毒相同,醫界推測是水痘病毒潛伏在人體神經,當年紀大、免疫力下降,病毒開始活化侵犯神經,會隨著神經分布區域產生灼熱、抽痛、刺痛等不適症狀,把握這段時期醫治的效果最好,若沒正確治療,疼痛持續2天至7天,患者皮膚表面會出現紅疹,在被侵犯的神經分布區域長出水疱。

帶狀疱疹病毒最常侵犯前胸、後背的神經,其次是顏面三叉神經,也有頸部、腰部、生殖器官部位的神經被侵犯;病毒活躍時,初期症狀是倦怠、輕微發燒,有些人甚至會打寒顫,接著連續幾天身體單側神經痛,然後長出紅疹,再長水疱。

水疱液體會由清轉濁,通常510天內水疱結痂,在體表留下斑痕。基本上,發病過程會感染給從沒得到水痘或免疫力差的人,所以在水疱結痂前,患者應避免接觸未得水痘者、孕婦、幼兒及免疫差的人。

曹世達說,大多數帶狀疱疹病人能復原,但醫學統計約一至兩成的病人在水疱癒合後,神經仍然抽痛或刺痛,稱之「疱疹後神經痛」,疼痛感持續一個月以上甚至數年後,通常倦怠到神經疼痛這段期間就治療,療效較好,拖到長出帶狀水疱或轉成膿疱才治療,疱疹後神經痛很可能如影隨行。